当遵义市第四届运动会的竞技号角在务川自治县吹响,运动健儿们在赛场挥洒汗水时,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在幕后,用细致与担当筑牢赛事根基。严界便是这幕后战场上的核心一员,承担着所有项目器材的租赁、采购、搬运、统计等重任,用专业与坚守为赛事保驾护航。
赛事启动前的6月25日,是严界和团队面临的首场硬仗。从遵义借下来的器材需要精准分配到三个比赛点,自当天下午六点开始,他们便投入到卸车、分类、搬运、清点的循环中。车灯与路灯的光线在场地交织,将忙碌的身影拉成长短不一的剪影,推车与地面的摩擦声、工作人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,直到深夜十二点,最后一件器材归位时,严界才发现自己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,黏在背上。
田径赛事筹备期间的突发状况,更让他体会到器材保障的惊心动魄。按照裁判提供的清单,严界团队提前备齐了所有器材,可比赛前一天的最终清点时,裁判突然指出还差三十多样辅助器材。“当时脑子一下子就懵了,但没时间犹豫。”严界立刻召集团队分片行动,电话打遍了全县的中小学、体育场馆和相关单位,从学校仓库里翻出一切可以用到的设备。当最后一件器材在晚上十一点送达赛场时,他瘫坐在地上,如释重负。
跆拳道比赛结束后的场馆清理,是另一场无声的战役。看着满地散落的泡沫垫和凌乱的护具,严界没有丝毫迟疑,带着器材组成员和当天的志愿者们立刻投入战斗。折叠、捆绑、分类、装车,五个多小时的连续忙碌中,没人顾得上喝一口水。当最后一个包装袋被封好时,走出场馆才发现街上早已人迹寥寥,唯有高悬的明月照亮归途,每个人的衣衫都能拧出汗水来。
严界原本是务川自治县涪洋镇中心完小的一名体育老师,对他来说此次市运会器材组工作最棘手的挑战当属财务工作。“以前在学校带学生训练,最多记记器材领用表,从没做过出纳报表。”严界坦言,面对成堆的发票、租赁合同和出入库单据,他只能从零学起,白天处理现场事务,晚上在办公室对着财务教程一点点摸索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计算公式和注意事项。如今比赛接近尾声,堆积如山的文字报表仍让他头疼不已,但他总会对着电脑屏幕给自己打气:“必须理清楚,给这场赛事一个圆满的交代。”
“我们就像螺丝钉,不起眼但不能缺位。”严界朴实地说。自筹备工作启动以来,他和团队完成了上千件器材的转运安置,化解了数十次突发状况,在跨界领域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。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下,器材组实现了“零失误、零延误”的保障目标。
当夜幕降临,赛场的喧嚣渐次平息,市运会器材组的临时办公室灯光依旧明亮。严界正对着电脑整理最后的财务报表,指尖在键盘上缓慢却坚定地敲击着。这位市运会的“器材管家”,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书写着属于幕后工作者的精彩篇章。